法国革命的性质(四)
作者: 访问次数:488 时间:2021/10/12

取消省界的壁垒,撤除贸易的内地关卡,工业所受的阻碍,而最主要的是使贵族和僧侣以同第三等级一样的税率纳税。对于这个伟大的大臣一一马尔泽布曾有一句评语:“他有培根Ⅲ的头脑而又有洛皮塔尔的善心”一一想通过省议会的途径,使国民逐渐参加政治生活,并使他们为三级会议的恢复作好准备。假如他能继续做下去的话,他或许已用颁布政令的办法完成了革命。但是在有人享受特权和大众受到奴役的制度下,一切为公众的利益而进行的改革都是行不通的。杜尔果因为试图改革,使内臣们很不高兴;由于取消徭役、行会监督、国内关卡,而使高等法院不悦;由于他的品德,他在路易十六跟前得势,而使莫尔帕这位高年重臣惊惶不安。路易十六尽管也说,唯独杜尔果和他自己是想要为人民谋利益的,但还是把杜尔果抛弃不用了。
1776年,杜尔果的财政总监职位被前任圣多明各财政督察克吕尼所代替,六个月之后,克吕尼又被内克尔所代替。内克尔是个外籍人、新教徒、银行家,他当高级行政官的才能大于作为政治家的才能,所以他所设想的改革方案要比杜尔果的范围小些,但是他的做法比较稳健和缓。宫廷因为要弄
到钱而任命他为大臣,而他利用宫廷要钱的机会为人民争取一些自由。他通过恢复秩序来恢夏财政,他使各省适当地分担一些省行政工作。他的主张是明智和正确的,这些主张是:紧缩开支,量出为入;在平时靠税收以供开支,在紧急情况下需要预征捐税时,才发行公债;税则应由省级会议来制定;建立公布收支数目的制度以利公债的发行。这个制度是按公债的特点而建立的,发行公债,先要有信用,这就要求行政公开;同时这个制度也是按捐税的特点而建立的,课税需要国民同意,这就要求分享政权。政府在缺钱时,如果是向公债认购者要钱,就应向他们交代收支情况;如果是向纳税者要钱,则应准许他们参政。因此,发行公债导致了收支情况报告书,征税导致了三级会议,报告书把当局置于舆论的管辖之下,三级会议把当局置于人民的管辖之下。但是,尽管内克尔进行改革没有杜尔果那样操之过急,尽管他是主张匡救时弊,而不是象他的前任那样要消弭一切弊病,内克尔也并不比他的前任更为幸运。他紧缩开支,使内臣们很不高兴;各省的省级会议遭到高等法院的反对,后者想独占对抗专制的权能;而首相看到他有一点声望,也耿耿于怀。1781年,在发表了那份有名的财政“报告书”不到几个月之后,他不得不离开他的职位,但是“报告书”却使法国国民忽然间对国家事务的知识开了窍,并使专制政府从此永难再兴。
内克尔引退后不久,莫尔帕也死了。王后代替了他,成为路易十六的左右手,同时她还继承了老首相对国王的一切影响。这个善良的但是软弱的国王需要有人引导。他的妻子年青貌美、活跃、野心勃勃,很能驾驭他,但是,可以这样说,她这个玛丽特蕾西亚的女儿,有些地方很象她的母亲,又有些地方很不象她的母亲。她既要掌权,却又很轻浮,她抓到了权只不过是为了再拱手授予那些造成国家和她自己灭亡的男人们。莫尔帕对那些宫廷内臣是疑忌的,总是任用一些平民出身的大臣,尽管后来他又不支持他们;但是,好事虽没有做成,坏事也没有发展下去。他死了之后,宫廷内臣就代替了平民出身的大臣,由于内臣们的过错,以前想用改革来避免的危机,现在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这种用人的不同,是十分明显的;正是这种不同和随之而来的人事变动,带来了政权制度的改变。革命就在这个时期萌发;改革的被弃置和混乱局面的再现,加速了革命的到来,增强了革命的势头。
卡隆是由巡按使提升到财政总监的。这个大臣职位,在当时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当的。内克尔有过两个后任,但都没有能维持下去,于是在1783年找到了这个卡隆。卡隆是个有魄力、有才能、有口才、工作能力强、头脑灵活而富于想象的人。或者由于他想错了,或者由于他用心如此,他在行政方面采取了一套完全和他的前任相反的制度。内克尔提倡节俭,而卡隆则宣扬阔绰;内克尔是被内臣们搞垮的,而卡隆则想靠这些人来维持自己的地位。他的一套诡辩之得到支持,是他肯花钱换来的:他以笙歌宴乐来使王后就范,以各种津贴来博取大领主们的拥戴,他使财政活跃起来,用他那套多样而又熟练的理财手腕使人相信他的见解是正确的;他装出债务到期就能付还的样子,甚至是资本家也都受了他的迷惑。到了和平时期,他还发行公债,他把内克尔的贤明措置给政府留下的一点信用都搞光了。至此,他已失去了一项他没有能够好好利用的条件,而为了延长他的禄位,他只得依靠征税。但是,向谁去征税呢?人民是再也没有能力纳税了,特权阶层是什么也不肯拿出来的。但是,问题总得解决才成。于是,卡隆把他的希望更多地寄托在一个新花样上,那就是1787年2月22日在凡尔赛举行的显贵会议。但是,对于一个建立在铺张糜费上的制度来说,向别人求救的时候也就是垮台的时候。一个靠花钱上台的财政大臣,到了向人家伸手的时候,是不能继续干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