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侵害他人之物之损害赔偿方法
作者: 访问次数:726 时间:2020/05/23

一、问题之说明
甲驾车不慎违规超速,撞毁(毁灭)乙刚购置之新车,于此情形,乙得依侵权行为之规定向甲请求损害赔偿,并依第二一三条第一项之规定请求赔以同类型之新车,以回复损害发生前之原状。关于此点,判例学说见解一致,无待详论。
在上举之例,倘乙之新车仅遭毁损,依据估计,该车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为五万元,但回复该车于损害发生前原状之费用,则须六万元。于此情形,依第一九六条规定:“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乙得向甲请求赔偿五万元,法有明文,自无疑问,值得研究的是下列三个问题:
(1)乙得否向甲请求回复原状?
(2)乙得否向甲请求回复原状所需之费用六万元?
(3)乙已自为回复原状时,得否向甲请求所支出之费用?
上述三项问题之解决,涉及到第一九六条规定之规范意义,以及其与第二一三条第一项规定之用关系。最近发现“最高法院”,4决,其见解与学者通说颇有不同,深具启示性,殊值重视,特撰本文,试加分析,以供参考。
一、一九六条规定与被害
人之回复原状请求权
一、学说
(一)通说
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否依第二一三条之规定请求回复原状,其关键问题在于第一九六条之解释=学者多采相同见解,其基本论点有二:物之侵害,可分二种情形:一为毁灭(灭失);另一为毁损。前者,依一般损害赔偿之规定,以同复原状为原则;后者,则应适用第一九六条之规定,是为损害赔偿之特例,被害人(债权人)仅能请求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加害人(债务人)只需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不必为之修补或依其他方法回复原状。所谓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如属一部毁损,固以赔偿其毁损部分之价额为已足,有虽毁损一部而致丧失其物经济上之价值者,应赔偿其物之交易价值。学者通说认为,第一九六条规定系损害赔偿之特例,已如上述。至其立法理由,史尚宽先生认为:“盖在物之毁损,与其使贯彻回复原状,不如使被害人径请求减少之价额,较为方便。”王伯琦先生则提出所有权保护之理论,说明第一九六条之立法意旨,略谓:损害赔偿之方法,以回复原状为原则,以金钱赔偿为例外(参阅第二一三条);但第一九六条规定,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亦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格。故物受毁损者,在被害人方面,只得请求金钱赔偿,不得请求回复原状。其物已丧失全部经济价值者,面得请求全部价格之赔偿,其丧失一部经济价值者,亦只得请求毁损所减少之价格,不得令加害人取得毁损物之所有权(参照第二二八条),面请求全部之价格赔偿,或回复其物之原状。盖以物之效用,惟在其经济价值,以金钱赔偿其价格,于被害人可得满足,于加害人亦较为使利也。在加害人方面,亦应赔偿其减少之价格,不得
为全部之价格赔偿或回复原状,而请求让与其物之所有权。如其不然,反将使所有权失其保障矣。从而第一九六条规定,应仅指物之毁损面言,至于灭失,则仍应以回复原状为原则,否则将导致同一结果。如偿夺或毁灭他人之物者,如其不必回复原状,而得以金钱赌偿,则他人之物权反将失其保障。
(二)不同意见
梅仲协先生基本上亦采通说之见解,认为依第一九六条规定,对物为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请求权,似应以金钱赔偿为限。惟一方面又认为,按第二一三条之规定,负损害赔偿责任者,原则上应回复他方损害发生前之原状,悔于不能回复原状或回复显有困难者,始准其以金钱赔偿其损害。而物之被毁损,与被毁灭者不同,被毁灭固不能回复原状,而被毁损则尽有回复之可能。第一九六条之规定似有未妥,其立法之用意若何,因无起草理由可以稽考,殊难悬揣也。
惟应注意的是,梅仲协先生系从立法论上,批评第一九六条之规定,但其他学者则试图对该条重新解释,使被害人仍得依第二一三条之规定,请求回复原状。依孙森焱先生之意见,第一九六条规定应解为训示规定,并不排除第二一三条规定之适用,被害人当得选择行使之。又黄茂荣先生亦认为,被害人对于回复原状及依第一九六条规定请求金钱赔偿,亦有选择权。
=、判决
(一)被喜人仅能请求以金钱赔偿其物减少之价额
在一九七七年台上字第二一八七号判决一案,上诉人永大公司兴建大厦,施工挖土,抽出地下水,而未作安全措施,且使激烈震动,致花浮等六人之建筑物遭受损坏,地楼墙壁楼梯均有严重龟裂现象,请求损害赔偿。“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认为:“第按民法所称损害赔偿之回复原状,及其不能回复原状或回复显有重大困难时,应以金钱赔偿其损害,与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二者在性质上并不尽同,而其范畴亦异,后者为赔偿之特例。本件花浮等六人既系请求永大公司等三人连带赔偿伊等所有建筑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见一审卷第四页、第二十三页、第五十二页,原审卷第三十八页、第四十七页、第-O七页),原审只就其修补费之多寡为斟酌,并据以判断花浮等六人之请求是否正当,即有未合。”
在一九七九年台上字第二五七七号判决一案,被上诉人吴芳邦所驾驶被上诉人森田汽车货运行之货车相撞,被上诉人森田汽车货运行之货车几近全毁,请求支出修理费二十三万零二百四十五元。“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庭)认为:“第查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为第一九六条所明定,此为赔偿方法之特例,原判决既认定森田汽车货运行之货车已近全毁,则就该车当时之车份、厂商及车型,不难调查其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以为赔偿之依据。”
(二)被害人得请求回复原状
在一九六九年台上字第九八九号判决一案,被上诉入主张上诉人于一九六五年五六月间,拆除房屋,兴建戏院,施工期中,因未注意邻地防护工作,致伊所有房屋砖墙下沉,地面龟裂,虽经上诉人委由大地公司修补,仍属无济于事,求为命上诉人再予修复及赔偿房屋贬值之损害之赔偿。“最高法院”认为:“损害赔偿之方法以回复原状为原则,不能回复原状或回复原状显有重大困难者,以金钱赔偿其损害。原审既斟酌前往现场复勘之情形,认仅房屋与围墙连接处尚未修复,命上诉人予以修复,是已达回复原状之目的,竞又命赔偿贬价之损害,被害人岂非受有双重利益?虽第一九六条定有不法毁损他人之物者,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之规定,但此系被害人不请求回复原状,能否再请求因毁损其物所减少之价额,已非无审究余地。况其对于有何贬值情形,亦未说明其根据,遽命赔偿贬值损害,于法自有末合。”
三、本文之见解
综据上述,关于不法毁损他人之物之损害赔偿,学者通说认为,依第一九六条之规定,被害人仅能请求其物因毁损而减少之价额。“最高法院”判决见解不一。依吾人所信,第一九六条之规定,并不排除被害人之回复请求权,一九六九年台上字第九八九号判决亦采此见解,可资赞同。至其理由,上开判决并未详述,学者有认为得将第一九六条之规定,解为系“训示规定”,理由构成尚嫌简略,欠缺实质说服力。依吾人见解,在法学方法论.t可资采取之方法,系对第一九六条之规定作限制解释,认为本条系为被害人利益而设之特例。易言之,即被害人于其物遭受他人不法毁损者.得径依本条规定向加害人请求赔偿其物减少之价额,但其依一般原则请求回复原状之权利不受影响。其主要理由,计有四点:
(一)损害赔偿之基本思想
损害赔偿之基本思想在于填补被害人所受之损害,回复原状应为最适当之方法。惟民律第一草案系采金钱赔偿主义,于第三八五条规定:“赔偿损害须以金钱为之。但法令或法律行为有特别订定者,不在此限。”为配合此项原则,第九六七条并规定:“因侵权行为毁损他人之物者,须向被害人赔偿其物之减价额。”民律第二草案废弃金钱赔偿主义,改采“回复原状”主义,于该草案第三o-条规定:“负损害赔偿责任者,如别无法令或法律行为可据,应使他造回复损害发生前之原状”,但仍然保留:“因侵权行为毁损他人之物者,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之规定(第二七0条)。现行民法仿民律第二草案之立法例,亦采回复原状主义(第二一三条),并设有第一九六条之规定(相当于民律第一草案第九六七条,民律第二草案第二七0条)。依民律第一草案所采之金钱赔偿主义,不法毁损他人之物,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困毁损所减少之价额,自有所据,惟现行民法既已改采回复原状主义,则第一九六条状应为最适当之方法。惟民律第一草案系采金钱赔偿主义,于第三八五条规定:“赔偿损害须以金钱为之。但法令或法律行为有特别订定者,不在此限。”为配合此项原则,第九六七条并规定:“因侵权行为毁损他人之物者,须向被害人赔偿其物之减价额。”民律第二草案废弃金钱赔偿主义,改采“回复原状”主义,于该草案第三o-条规定:“负损害赔偿责任者,如别无法令或法律行为可据,应使他造回复损害发生前之原状”,但仍然保留:“因侵权行为毁损他人之物者,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因毁损所减少之价额”之规定(第二七0条)。现行民法仿民律第二草案之立法例,亦采回复原状主义(第二一三条),并设有第一九六条之规定(相当于民律第一草案第九六七条,民律第二草案第二七0条)。依民律第一草案所采之金钱赔偿主义,不法毁损他人之物,应向被害人赔偿其物困毁损所减少之价额,自有所据,惟现行民法既已改采回复原状主义,则第一九六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