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是什么时候被法律禁止的?
在20 世纪30、40 年代,红色根据地及其解放区的人民政府,就颁布了《东北解放区文物古迹保管办法》等,成立了胶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等。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南下之时,部队人员专门携带《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1961 年,国务院颁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79 年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设立了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罪和故意破坏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刑事处分的规定该法于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施行。共八章33条,其中第七章第31条规定:(1)贪污或者盗窃国家文物、盗运珍贵文物出口或者进行文物投机倒把活动情节严重的、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或流失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以盗窃论处;(3)将私人收藏的珍贵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的,以盗运珍贵文物出口论处;(4)文物工作人员对所管理的文物监守自盗的,依法从重处罚。
997 年刑法特别增加了文物犯罪章节,其中,妨害文物管理罪包括8 种犯罪: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过失损毁文物罪,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倒卖文物罪,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可见,我国对文物安全的立法保护,一方面侧重监督与监管的行政立法保护,另一方面则凸显刑事制裁的威严。
2002 年,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在表述上更科学,扩大了文物范围,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壁画以及代表性建筑列为文物,新增加了文物工作的方针等内容,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2007 年,第二次修正文物保护法,对以上内容依然沿用。
同时,其他法律条文里也有关于破坏文物的规定。宪法第22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文化遗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5条第6项规定:“污损名胜古迹或者有政治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的“处十日以内拘留,二十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文物保护法第1条第3项规定:“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名胜古迹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怎样追究刑事责任呢?刑法第174条规定:“故意破坏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名胜古迹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我国各地还有一些地方法规对保护文物,古迹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在文物上刻字并非只有中国才有,才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很常见的。即便是大部分国家都已经重视起了文物保护,但仍然对这些人很头疼。
比如在埃及,在重点旅游景区可以见到大批“旅游警察”。他们不仅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主要职责是监督游客,防止他们在文物上信手涂鸦,或有任何破坏或盗窃文物的举动。一经发现,旅游警察有权依法予以严惩。埃及新的古迹保护法案规定,对破坏神庙、古雕像等古迹者,可根据情节轻重,施以不同额度的罚款,最高可达10万美元,或者直接无期徒刑。
再比如说墨西哥,现行文物保护法律是1972年颁布的《考古、历史和艺术文物和区域保护法》,其后经过数次修订。在2014年的修订中,针对非法考古挖掘、非法施工和破坏文物等行为,重新制定了刑罚和经济处罚标准。经济处罚的内容是相当于1000到5000个最低日工资的罚款,至于刑罚则是最低3年、最高12年的监禁。
文物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保护工作关乎一个国家的文化命运。通过对毁损类文物犯罪的原因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穿于立法过程中,逐步完善我们的立法,才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毁损类文物犯罪的发生,真正的保护文物这一世界文化的结晶。
2020年10月8日,现代快报的记者来到明孝陵,发现很多" 到此一游 " 虽被处理,但仍留下无法被修复的刻痕。在同一面墙上,同一个名字出现3次!!在明楼背面的墙体上,记者找到了此前网友曝光的刻字,发现该处刻字已经被清理过了,但由于面积过大,还没清理干净。
者了解到,景区正在做智慧票务系统,通过实名认证和人脸识别系统,更精准地定位不文明的行为和游客。在此基础上,景区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视情节轻重,依法处理。张鹏斗表示,这些不文明行为虽是极少数游客的举动,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我们在这里也再次呼吁:请文明旅游,珍惜爱护我们共同的遗产。"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年—1588年),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进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此外还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
梵净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于2008年6月30日被评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 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 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20年2月,待疫情结束后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